寻找内在的归属
   我们不仅仅是世界的消费者。以自己的行为,我们也决定世界的走向。
员工的归属和力量

 

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用心并付出自己的力量,我们就需要保证:

    环境:我们为了什么人,也就从什么人会得到力量。如果接触不到这些人,就没有了这个力量。

    真实:要投入自己力量的员工需要与对象和同事互相的信任关系。只有生活在对象的当地,我们才可能建立与对象的互相的信任。到再也不想说服对方的时候,互相的信任才是足够的。

    归属:只有员工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做,做的事情才可能是自己所归属的,从而能带来力量。虽然会有不适合的人,但不能让一个人按照别人的方式去做。

    顺序:从自己的行为得到感受,从自己的感受得到认识,从自己的认识得到自己的做法,那是有力量的做法。

    个体:人只能在自己独立的范围之内发挥兴趣,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建设和创建自己的领域。如果接受知识太多,来不及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它变成自己的感受,更来不及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为和习惯,人就会生病。

    创新:在电脑上做的计划、评价和管理让人的活力和创新死掉。办公室里的混乱能启发员工的创造性。创造性在人与人之间,在行动中发生。

    工资:如果看到单位越来越有钱,但自己只能给朋友说自己是拿不到工资的,又少了一种动力。其实员工是单位的最主要的因素。

 

 

大企业离职率高的问题也是归属感的问题。可以这样来解决:

    打工状况:去城市的农民工一般只能用在城市的全部时间去打工。除了上班、吃饭和睡觉都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时间。如果他们在农村的家里,因为做不了除了种田之外的事情,就会很闷。因为没有把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机会,所以农民工只能不断地找工作、辞职回家、找工作、辞职回家。

    工作状态:如果把不同部门的工作状态比较,就会发现:工作越简单,心理和精神越难受。那是因为简单的工作模式化。比如说镜片的后加工需要不断地重复一样的动作,像机器一样模式化,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注意到非常细小的差距,特别是检查质量的员工。这种模式化和注意力的结合造成精神上的压力。另比如说控制注塑设备的员工。他们的工作更是一种对技术过程的管理。他们要处理的是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生产问题。这种多样化把他们的工作显得很轻松。

    归属感:如果员工觉得自己仅仅在完成某任务,为了工资或其他与产品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原因,员工的心与员工制作的产品是联系不起来的。这样他对自己工作的感受很枯燥,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好这个产品,仅仅是在应付要求而已。本公司也成为不了他的家。如果是希望员工用上自己的心,如果希望他们想把事情做得更好,那就需要给他们带来一种归属感,一种“公司属于我,我属于公司”的感觉。下面写的就是为了这个目标的办法。

    增加参与的程度: 有的公司会让自己的员工参与到本公司产品的设计。很小的厂家会让每一个员工来做一个他自己的产品,完善了之后,让他负责这个产品大量的生产。这样的做法给员工带来的感觉是“厂家离不开我,我离不开我的厂家”。在大一点的厂家里,产品肯定是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,但产品的风格是设计师通过开会的方式与全体员工沟通找到的。反正,做设计的人都需要做一些市场调查工作(什么最流行),而如果做这个调查工作的对象是本厂家的员工,那也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。但如果制作的产品不属于本公司,而是客户公司的,那就没有了这个机会。

    让情感参与:如果员工仅仅用手和思维去完成自己的工作,那还缺少了人最个人化因素的参与,也就是情感。只有让情感同样参与到工作,员工才可能把自己与工作亲密地联系在一起,才可能用心去工作。最能让人的心来参与的工作是艺术创作。如果能在生产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艺术的因素,那就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活力。当然最好是联系到产品的创作,但也可以是顺便发挥的艺术。最简化的方式是在模式化工作的同时听听音乐。 人就不必仅仅作为一台机器。 比如在印刷部,员工的动作离不开机器死板的节奏,而节奏本身就是音乐的一个因素,只不过少了一个给节奏带来情感的旋律。如果能给机器的节奏配一点旋律,员工要做的动作就能包含心理,从而就不枯燥了。

    自己的特点:为了增加员工的归属感,还可以让每一个部门来发挥自己与别的部门不同的特点和文化。这当然需要是跟员工一起找到的特点,否则这个特点又仅仅是应付的,不是用心来接受的。

   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: 有的部门要求员工配合、合作。他们的工作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活力。但在另一些部门,比如说后加工,每一个人只能封闭地工作,特别是对注意力要求很高的检查员。如果改造这些员工座位的安排,让他们几个人围住一个桌子,让他们互相看见和交流,部分员工的工作就会得到活力。

    生活节奏:人的生命离不开有规律的变化,离不开有规律的生活习惯。像醒过来和睡觉的变化,还有活动和清静思考的变化,这都是给人带来活力的节奏。这个节奏的规律越稳定,人心理的力量和身体的健康就越大。如果找不到规律,或者来不及进入新变换的习惯,人不仅会不舒服,心理的力量和身体的健康也会下降。比如说“三班两倒”的做法不给人任何适应的机会,完全违背人的心理需要。不如一个班永久是在上午工作六个小时,在晚上前半夜工作六个小时,另一个班永久在下午工作六个小时,在晚上后半夜工作六个小时。

    工作量: 造成较高离职率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作时间。每天连续的工作时间太长,人生除了工作和吃饭之外只有睡觉。员工的心不仅会很空虚,很累。员工出生在这个地球上也有属于自己的使命,自然就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:人生是为了什么呢?如果只是为了赚钱、提高消费,那就可以接受这样的工作时间。但如果人仅仅是为了这些,长久来说还是对自己的人生不满足,从而会寻找别的生存机会,就离职。解决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更多的宿舍床位,更多的饭菜,更多的社会保险,更多的班车,但也能解决不断有人在试用期不熟悉工作的这个问题。

    工作服:如果能让员工穿好看的、自己喜欢的工作服,这也能帮助他们更容易的去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。

 

农民工的归属

本网站属于 发现内在的自然

观看 创造歌曲的空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