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期待的日子

首页

上有视频,下有文章:

 

让教育适应真实

寻找学生的梦想

 

清醒是难受的

感觉的过程

培养幼儿的感觉

培养感觉的活动

 

活动经历-去观察

活动经历-改造环境

活动经历-发挥意识

活动经历-做创作

 

我最失败的活动

寻找新的力量

人类意识的发展

跟学生创作《三世界》

 

智力与意志

怎样引导行为

跟学生创造文化

顺序传达的力量

结果会带来意识

 

跟学生创作《和平剑》

跟学生创作《在乎》
和《梦别》

老师的心态决定一切

影响力的后果

 

留守儿童的归属

跟学生创造《心镜》

非目标的力量

寻找内在的自然


    在这里分享的是2002年到2013年的日子:

    我追求的生活是跟我熟悉的人、跟我身边的人一样的,但我去生活所靠的动力却不一样。这个动力也不是什么我想达到的目的,仅仅是一种不断冲着我与学生去创作的愿望。我并不想改变他们的教育,不想影响或要求任何人做任何事。作为一个客人,我怎么能想改变主人的生活?我只是喜欢与他们的生活方式,愿意与身边的人共同追求享受我们喜欢的日子。但我们的命联在一起就会让一些事情来发生。我为什么曾经有这样的机会和自由呢?也许只是因为我跟不上社会的竞争,放弃比得上别人,没有什么期待或必须达到的目标。

下载《感创力——乡村儿童的需要
包含照片的本PDF文件是这个网页中的内容。

如果你需要能印刷又包括 168 张图片的 FIT 文件,你可以下载   感创力印刷版  (需要方正公司出的飞腾软件才能打开)。

歌曲:陌生 


下载《和平剑》和《心镜》故事图画册   学生的作品(PDF文件)。

    我做事所靠的力量主要是经历后的内在消化。如果因为不断在吸收信息就没有可心里消化的时间,到晚上困的时候我就无法睡觉,先要内在处理完才得进入无障碍的状态。假如我在无法睡觉的时候拿手机继续吸收,就会堵塞更多没时间去消化它的信息,更无法睡觉和恢复力量。我平时做的仅仅是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无追求无吸收的消化时间,在消化的顺便就写了这里的文章。

    假如我考虑意义,比如想为其他人群做点什么,这种“意义”仅仅存在于我的想象中,甚至是虚拟的。只有“喜欢”才是真实的,因为只有喜欢才没有了背后的目的。欢乐和激情能带来真实的活力,想寻找意义的人塑造的仅仅是某种形象。

卢恩卡